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青春电影中的高考叙事

来源:高考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青春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市场中重要的电影类型之一,正趋于多元化的发展。2010年网络微电影《老男孩》引发的青春怀旧潮、大陆青年文化的兴起和一批演员、作家转型成为导演

近年来,青春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市场中重要的电影类型之一,正趋于多元化的发展。2010年网络微电影《老男孩》引发的青春怀旧潮、大陆青年文化的兴起和一批演员、作家转型成为导演的现象陆续出现,使得2011年到2015年成为了中小成本青春电影产出的高峰期。其中最具代表的是2013 年上半年赵薇执导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收获了七亿多的票房,由此开启了国产青春电影井喷式涌现的一个时期。

一方面,青春电影进入主流商业电影市场,出于对商业化、娱乐化等因素的考量,它们批量生产并沿用《致青春》的成功模式来营造青春成长的怀旧氛围,以满足观众的集体追忆心理。因而在这种青春潮流之中,创作者们更多地通过娱乐化的爱情叙事来展现青春主体的成长经历,校园中青涩纯真的初恋与踏入社会后混乱的爱恨纠葛形成鲜明对比。此外,主人公们的爱情故事中往往掺杂着“狗血”的因素。影片借这些小概率事件的重复出现来呈现并且试图加强青年人成长中必经的青春阵痛;另一方面,创作者们也尝试从题材选取、主题表达、叙事模式等方面突破青春片同质化的趋势,制作出生命力更为持久的青春电影。本文以2013年上映的《初恋未满》《青春派》《全城高考》这三部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它们如何以高考作为切入点来观照青少年在这一过程中经历的精神困惑、生理和心理变化。

一、媒体景观的重塑:高考之于青少年的意义

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自1952年高考制度建立以来,在实践层面,它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机制,且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环境发生了种种变化,大众媒介迅速普及。2000年前后互联网的发展更使得青少年接受信息的数量和娱乐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阿帕杜莱在《消散的现代性》一书中所言,电子媒体以其形式上十足的多样性(电影、电视、电脑和电话)和在日常生活中迅猛的传播速度为自我想象提供着资源,并将其作为一种日常的社会项目进行。而所谓的媒体景观,一是指生产和散布信息的电子能力(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的分配;二是指媒体所生产出的世界影像。并且,无论是私人利益还是国家利益所造就的媒体景观,都倾向于以影像为中心、以叙事为基础来描绘现实[1]。这些经由大众媒介传播的影像、文字和模型成为青少年认识外部世界、寻求自身意义和建立主体性的一种资源,他们的心理认识也与过往年代的青少年有着显著差异,他们相对能够更早、更便捷地接受到信息轰炸和来自成人世界的话语。因此,青少年自我意识萌芽的时间提前,渴望个体独立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他们在面对高考时的情感体验及表达也更多元化和个性化,但现实回应他们的不一定是成长所带来的喜悦、收获,更多时候都伴随着困境与伤痛。

《初恋未满》讲述的是1997年的南方小城里,六个即将面临高考的中学生憧憬着未来的青春故事。影片的社会背景中充满着特征明显的代表20世纪90年代的时代符号,如伟人邓小平逝世全班集体悼念的场景、亚洲金融风暴的新闻、影片末尾香港回归时的欢庆场面等。这些历史事件与青少年的命运并不发生直接关系,其作用只是时间的参照物,为了告诉观众故事发生的年代,从而引起特定群体的共鸣,成为情感的催化剂。这些时代符号中,流行音乐文化不仅突出了怀旧氛围,更与主人公命运直接相连。影片伊始便是女主人公董啾啾的父亲在影像店里为她购买随身听和一盘张雨生的卡带的场景。另外,还出现了醒目的刘德华海报,电视中播放着形形色色的歌唱舞台,大街小巷的音箱中传送着张惠妹的歌曲。这些不仅能建构出影片的时代背景、提示观众影片所展现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偶像歌声充斥的媒体景观帮助青少年构建起对自我价值的定位,以及对自我梦想的追求,并且还与他们青涩的初恋情感相勾连。而高考对于他们以媒体景观为参照建立起的幻想便是一种现实的破坏,其代表的是成人世界价值判断标准下的理想。不同于青少年们宣泄内心情感是置身于开阔的自然环境,校园作为学生主要活动的生存空间有着严格的规则需要遵守。学生们外在的穿着打扮(校服)、内在的理想追求(考上名校)都被归到了相同可循的模式之中,而他们在家庭中又有父母的束缚。啾啾的母亲在失去丈夫以后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女儿和股票上,学习以外的事物在她看来如临大敌,她翻箱倒柜地找到女儿藏在柜子里的随身听和卡带,并愤怒地将其全部摔毁。现实需求压迫着她,她继而以高考为工具将压力转嫁到女儿身上。家庭的变故使得董啾啾最终放弃了音乐梦想,回归“考上北大清华”的现实世界,而她与夏静寒两人的初恋也在庆祝香港回归的人群喧闹中宣告终结。

文章来源:《高考》 网址: http://www.gkzzs.cn/qikandaodu/2021/0212/1478.html



上一篇:我国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叙事演变 ——以纪录
下一篇:例谈年高考生物学试题对科学思维的考查

高考投稿 | 高考编辑部| 高考版面费 | 高考论文发表 | 高考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考》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