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我国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叙事演变以纪录片高三

来源:高考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绪论 (一)我国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发展概况 1978 年底,伴随着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纪录片事业也同样迎来发展的春天。一方面,纪录片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见证

一、绪论

(一)我国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发展概况

1978 年底,伴随着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纪录片事业也同样迎来发展的春天。一方面,纪录片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下蓬勃发展的中国社会也为我国纪录片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多样的拍摄对象和多元的文化语境。

整体而言,四十年来我国纪录片从重新起步到高速发展,在叙事上经历了从混沌到自觉的过程。其中,注重书写社会现实、记录社会发展、反映社会问题、启迪社会思考的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其叙事演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受题材影响,现实类纪录片往往遵循纪实美学原则,奉行宛若“真实电影”般的原生态记录,拍摄手段以跟拍、抓拍为主,不干预,不介入客观事件的自然发展进程,因此拍摄结果往往不可预知,拍摄周期也较长[1]。而在后期的剪辑和制作过程中,现实类纪录片既不能像历史文献、考古探索类纪录片一般运用情景再现、人物扮演、动画特效等丰富手段,也不能像影视剧那样人为地添加戏剧冲突和情节虚构,同时也不适宜过多地改变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因此在叙事上往往起伏较小,趋于平淡,可视性元素较小。

而身处当今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社会现实类纪录片想要在激励竞争的媒介环境中获得广泛的受众和良好的传播效果,势必需要不断改善叙事手法,优化叙事结构,创新叙事策略,提高媒介竞争力。鉴于我国现实类纪录片数量众多,文本量巨大,故本文选择同题材的两部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周浩的《高三》和贾丁的《毛坦厂的日与夜》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对我国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叙事演变管窥一斑。

(二)纪录片《高三》与《毛坦厂的日与夜》

《高三》由导演周浩拍摄于2005 年,聚焦中国福建省一所普通中学——武平一中,以高三(7)班师生为主体,记录和展现了一个山区小县城的年轻学子们琐碎,重复和疯狂的高三生活。

《毛坦厂的日与夜》是央视系列纪录片《高考》中的一集,由贾丁执导,拍摄于2014 年。该片记录了位于安徽六安,拥有24 000 多名学生的“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的高三师生和陪读家长们的日常生活,心路历程。

作为两部题材基本一致的纪录片,二者在叙事上具有诸多的相同点:在叙事线索上均以从高三入学——复习备考——走进考场——新一届高三学生投入备考为时间线展开;在叙事内容上通过大量的追踪拍摄和采访,全面展现了高考之路上真实而震撼的客观事实;在叙事策略上均采用肖像化和群像化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个别具有代表性的主人公展开叙事,同时兼顾整体环境,用大量空镜头展现人物群像,以此达到由点及面,以小见大的效果;在叙事主题上二者共同选取极易引起中国观众集体记忆和这里认同感的“高考”作为题材,共同表达了对于中国当代教育和相关社会的反思,以及对青少年成长的关切。尽管两部相隔十年的作品主体框架相近,但叙事表现方面仍存在诸多差异[2]。

二、《高三》与《毛坦厂的日与夜》叙事差异化探究

(一)更细腻书写的真实性:心路历程的更深入呈现

相比于《高三》,《毛坦厂的日与夜》对于主人公的刻画,尤其是备考过程中心路历程的波动呈现得更为细腻,凸显出了其作为纪实类纪录片更强的真实性。

《高三》全片大多数通过班主任王锦春老师的视角去记录学生们的一举一动:沉迷网络的钟生明;陷入早恋的王越、林曦;遭遇家庭变故的张旺;发奋自强的“好孩子”林佳燕……通过记录班主任老师对一个又一个孩子孜孜不倦、细致耐心的教导,着力表现出了一位关爱学生、呕心沥血的高三教师形象,相比之下学生的形象就略显单薄。除了用林佳燕的日记内容作为暗线贯穿全片外,其余学生大体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依次出场,每个学生身上都带着相对单一的符号化特征,个体的情感活动,性格特点均不鲜明[3]。

《毛坦厂的日与夜》则通过两对主人公:复读班班主任程晓东和学生何飞;学校保安吴俊和他读应届高三的儿子吴世康有关情节线索的交织叙事,细腻地刻画了他们每一个人的人物形象,尤其是面对高考的内心世界:心态仿佛仍停留在学生时代,怀揣强烈责任感,积极和学生“斗智斗勇”的班主任程晓东;经历过一次高考失利,发奋复读但是由于基础薄弱成绩始终不理想的复读生何飞;一度成绩优异,但在高考前成立出现剧烈波动,与父亲沟通有隔阂的应届生吴世康;望子成龙,看到儿子成绩波动内心万分焦灼的家长吴俊……围绕着“高考”这件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主人公的各自的压力、紧张、迷茫、煎熬、期盼、希望……他们之间种种喜怒哀乐相互勾连、相互烘托、相互影响,其各自心路历程在镜头前均得到了更加丰富细腻的体现[4]。

文章来源:《高考》 网址: http://www.gkzzs.cn/qikandaodu/2021/0401/1799.html



上一篇:罗琴蓉希望孩子考上心仪的大学
下一篇:从小欢喜中看高考

高考投稿 | 高考编辑部| 高考版面费 | 高考论文发表 | 高考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考》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