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大秦帝国》高考话大秦:秦朝教育简析

来源:高考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7月7号,延期过后的全国高考正式开启,万千学子们将在这一天扬刀跃马,为理想和未来而战。《大秦帝国》祝福各位学子个个都考好成绩,人人都上985。 我们现在的教育和考试,是一

7月7号,延期过后的全国高考正式开启,万千学子们将在这一天扬刀跃马,为理想和未来而战。《大秦帝国》祝福各位学子个个都考好成绩,人人都上985。

我们现在的教育和考试,是一种比较公平的成材方式,那么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国民的教育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纵观整个秦朝的教育发展历程,以"焚书"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部分。在这之前秦朝教育为官学与私学混合的方式,而在这之后,逐渐演变为了官学为主,私学逐渐没落的状态。

【"焚书"之前--官学与私学两种模式】

1,官学

秦朝官学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吏为师",即让官吏作为老师从事教育活动。这一制度最初起源于商鞍变法,当时,商鞅提出"置主法之吏,以为天下师",为秦孝公所采纳以后,便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延续下来。

秦统一六国后对领土实行郡县制,在郡县中普遍设有官学--"学室","学室"中的学生称为"弟子","弟子"的来源也有一定限制,规定至少必须是"吏"的儿子。

"学室"的教育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学习文化,书写姓名,认识名物,二是要明习法令。

"弟子"学成之后,还必须进行一定时期的考察和实习,合格以后,才能被任命为官吏。

2,私学

除了官学的教育,私学教学的内容就非常广泛了,也较为自由。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延续到秦朝,当时不同的理论流派也都开设私学,宣传自己的理念。私学在当时总体的体量不大,分布却极为广泛,在咸阳城附近原秦国的领土内,基本是以官学为主,而在当时六国故地,基于文化差异和信息传播效率,尽管也有着官学的存在,但在当地仍是以私学为主。

【"焚书"之后--官学的进步,私学的没落】

秦始皇三十四年,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颁"禁私学"令,并采取了"焚书"行动,李斯认为,当时的私学学生不学今而只学古,用古来反对当今的政策,诽谤朝政,惑乱百姓,如果私学不加以禁止,就会使皇上的威势降低,下面的党羽形成。

但需要明确的是,"禁私学"是出于文化统一和当时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并不是把所有的私学一刀切的全部禁止,"焚书"也并不是所有法家之外的书籍都被焚毁, 比如医疗占卜、农业之类的书籍就没有,而教授识字的私学也没有被禁止。东汉王充《论衡·书解篇》中说:"秦虽无道,不烧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可观",也足以证明在当时,除了儒家之外的诸子并没有遭到焚毁。

但不可避免地,在秦朝后期,私学逐渐销声匿迹。而官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其影响力也遍及秦国领土的每一个角落。

秦朝的学校教育,作为封建王朝教育体制的开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学室"制度就成为汉代郡国学校的起源,是汉代官学制度形成的基础,而"以吏为师"的理念也为汉代的官学所继承。秦朝教育直至对今天中国的教育制度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详情]

文章来源:《高考》 网址: http://www.gkzzs.cn/zonghexinwen/2020/0708/360.html



上一篇:作文教育专家、高考作文满分得主、麦田格创始
下一篇:高考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之门,教育强国不忘七

高考投稿 | 高考编辑部| 高考版面费 | 高考论文发表 | 高考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考》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