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考》栏目设置[06/28]
- · 《高考》收稿方向[06/28]
- · 《高考》投稿方式[06/28]
- · 《高考》征稿要求[06/28]
- · 《高考》刊物宗旨[06/28]
高考改革|教育公正需要持续不断地维护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进一步推进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还必须更加重视和强化公众参与。图为2020年7月7日,广州一高考考点,考生陆续到场,老师和学生击掌。当日,2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进一步推进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还必须更加重视和强化公众参与。图为2020年7月7日,广州一高考考点,考生陆续到场,老师和学生击掌。当日,2020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人民视觉 图
新冠肺炎疫情给2020年的高考添加了不少变数。高考到来前一段时间,媒体披露了多起多年前发生在山东、山西的高考考生被冒用或委托关系修改身份的事件,再次将社会公众关注目光聚焦到高考招生的公平公正问题上。这些年,一直有考试招生工作中的违纪事件曝光,这恰恰是在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的大背景下的结果。
由于高考招生几乎涉及每个人的发展权和切身利益,人们关切它的公平公正性理所当然,并且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提高,关注程度将继续提升。在这些事件发生的当时,人们或都相信当时的招生是公平公正的,或由于当时的权利意识未觉醒或不够高,若干年后发现当事人出乎意料的操作,在新的权利意识水平上追求真相与维护权利就很自然,很正常,也很正当。
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从察举发展到九品中正,再到科举,每次改变都是出于对原有方式方法所能体现公平公正性的不满而做出的改进。而每次新建立的方式方法又会遇到世俗权势的侵蚀,随着时间推移出现越来越多的漏洞。这一过程在人类历史上不断演变转换。所以,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公平公正,教育公正也需要持续不断地维护。
改进管理体制,完善专业评价
恢复高考以后,从推荐上大学,到依据考试成绩上大学,无疑在公平公正方向上进到了一个很高的台阶,因为前者仅仅凭主观臆想,还显现为依托于权力就更有机会被推荐;后者需要有客观的考试成绩作为依据,减少了权力灰色运作的空间。但以考试分数为依据决定升学,就一定能维护公平公正吗?过去的事实说明并非如此。世俗权力主要通过加分和"按权择校"两个渠道扭曲公平公正。
"加分"政策在初始阶段同样是以维护公平公正的名义出现,但随着时间推移,在宏观上,它逐渐成为各政府部门扩大自身权力的象征;在微观上,则成为学生能否有条件"拼爹"的表现,以灰色的权力运作加分,以商业运作"戴帽"加分,加分比例过高、加分面过大的问题日益凸显,使得加分成为损害公平公正的手段。加分的必要性、什么人可以加分、如何加分,以及如何保证公开公正,就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2014年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五部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之后的2015年,各省、市、自治区相继采取措施,贯彻落实该《意见》,取消了"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竞赛获奖者"、"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依法依规保留和完善了"烈士子女"、"少数民族"、"归侨、华侨子女"等5项全国性扶持类加分项目,降低了加分分值。地方性加分项目由2014年的95项减少到2018年的35项,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广东等13个省份取消了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同时对保留的加分考生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信息公示,完善了举报和申诉受理,严肃处理了一批造假、违规的当事人,健全了追责机制,规范了管理。
减少和规范加分,对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科学选才,维护国家教育的考试良好形象,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减少了灰色权力作用的空间,成为这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各项措施中落实得最彻底到位的一项举措,获得了社会普遍好评。
"择校"原本是家长应有的基本权利,但是在学校之间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孩子进更好的学校,于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成了择校比拼的关口。显然,两个先天遗传条件相同的孩子,若在各个学段就读的学校质量差距明显,在高考时的考分就会有较大差距,从而在过程上构成不公平。
而在各个环节的择校中,除了依据学生的考试分数,还有学区房之类按钱的多少择校,还有"批条子"等多种形式的按家庭成员的权力大小择校。家庭成员有权选择学校的孩子,与那些家庭成员中无人掌权从而可以选择学校的孩子,在考分面前还是不平等的。这个方面引发人们公平公正关切的诸多问题,解决起来远比规范与减少考试加分复杂,至今还很难说取得了什么成效。
文章来源:《高考》 网址: http://www.gkzzs.cn/zonghexinwen/2020/0714/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