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考》栏目设置[06/28]
- · 《高考》收稿方向[06/28]
- · 《高考》投稿方式[06/28]
- · 《高考》征稿要求[06/28]
- · 《高考》刊物宗旨[06/28]
高考成绩警告:卖掉三四线,置业新一线!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日,多个省市高考成绩陆续揭榜。对于千万莘莘学子来说,金榜题名意味着十年寒窗的终局,人生轨迹就此折转,同时也牵连着数万家庭的喜怒哀乐。其实这几天,还有一个群体远比
近日,多个省市高考成绩陆续揭榜。对于千万莘莘学子来说,金榜题名意味着十年寒窗的终局,人生轨迹就此折转,同时也牵连着数万家庭的喜怒哀乐。其实这几天,还有一个群体远比考生父母更焦虑,那就是各个中学的负责人。
因为高考成绩就是学校的招牌,决定了下个学期会有多少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里读书。名牌中学拼“重本录取率”,普通中学比“高考升学率”,中学之间的竞争远比高校残酷。
昨天,我一个的朋友老李(目前任职某18线小县城重点中学副校长),在群里诉苦。称今年全校最好的尖子班,全班48人,考上一本的学生3个,二本10个,理科一本分数线452分,学校考的最好的,也是县城理科状元,才考了473分。
早年间,他这所学校还出过清北生,之后开始滑坡,变成重本,现在连985也摸不到了。最后他叹了口气,称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好老师也跑完了,在这次高考之后,也意味着当地教育彻底崩塌。
说起崩塌,我来了兴趣,便跟老李刨根问底问出了这所中学背后的发展历程,到底为何变成这样?这又和地方经济以及房价走势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置地有声第184期
撰文/子木
本文授权转自/子木聊房(ID:zimuliaofang)
编辑/徐佳
教育开始市场化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理念就是均衡化,初期好的老师和好的学生散落在全国各地,整个教育市场竞争环境较为平和。人们也没有流动意识。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城市经济发展开始分化,资本入场,教育开始市场化。为了更形象地理解,我们把学校比作一个餐厅。
那么老师是厨师,学生就是食材,出炉的美食就是高考成绩。
位置好、资本雄厚的餐厅自然出价高,就可以从市场上请到好的厨师,买到新鲜优质的食材,做出的饭菜美味可口。
老李跟我讲,大概从2010年开始,隔壁城市的几家餐厅就开始到县城抢资源了,抢厨师抢食材,他们开出的价码高得吓人。
中考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免学费,还可以申请各种各样的奖学金。
教学能力优质的老师,除了工资翻倍以外,还有送房子的。老教师因为根在这里,走的人不多,但年轻的教师就不一样了,拼了命涌到城市中学里去。
就这样,尖子生和优质教师都走了,剩下的就是从农村上来孩子和之前快退休的,以及靠关系进来混日子的老师。
并不是说农村考上来的孩子不好,而是家庭教育是短缺的,父母都在外打工,把孩子扔过来,黑网吧转两圈基本就废了。
老李话糙理不糙,从中道出了底层关系:资本竞争下,实力薄弱的县城中学毫无还手之力,而且一旦高考成绩出现劣势,那么师资和生源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下降趋势。
教育资源集中度和经济发展
具有强关联性
当然老李也想过法子,例如想办法引入资金,留住好的老师,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学校属于事业单位,教师的薪水来自于地方财政拨款。县城学校想引入资金太难了。
但隔壁城市的中学不同,除了地方支持,还有开发商和社会资助。新建一所学校,开发商为了学校旁边的房子卖出好价钱,投资可谓不遗余力。
老李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不止是他们这所中学,城市周边所有县城中学的命运都是一致的。县级中学办学质量集体进入恶性循环,强者恒强,弱者持弱,最终灭亡。
如果了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这些年教育市场马太效应已经非常明显,很多大省都出现了「超级中学」。
官方的解释是,「超级中学」大多集中于省会或大城市,以追求升学率为直接目标,数量不多,却几乎垄断该地区最好的生源和教师。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陕西省的西安、辽宁的沈阳、广东的广深、湖北的武汉和襄阳、安徽的合肥等等城市,教育都超越了省内其他地区的总和。
通过数据比对,你会发现中西、西北、东北地区的超级中学现象非常严重,教育极度失衡。而沿海地区,例如江浙一带,教育还处于相对均衡。
例如江苏省,南通的教育是超越南京的存在,浙江省的宁波可以和省会杭州平分秋色。
所以这也证明了,教育资源集中度和经济发展具有强关联性。经济发展较为均衡的省份,教育同样均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省份,除省会城市外,其他地区的教育最终会像老李这所学校一样,走向黑暗。
教育就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通过老李的故事,我们知道,教育就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且教育分化严重,高考升学率越来越低的地方,房价也毫无支撑力可言。
文章来源:《高考》 网址: http://www.gkzzs.cn/zonghexinwen/2020/080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