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考》栏目设置[06/28]
- · 《高考》收稿方向[06/28]
- · 《高考》投稿方式[06/28]
- · 《高考》征稿要求[06/28]
- · 《高考》刊物宗旨[06/28]
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争议,看不懂就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这两天,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火了。文章中,诸如“嚆矢”“振翮”“肯綮”“孜孜矻矻”等词语,别说词义了,就是读音都没几个人能驾驭。除了生僻词外,文章引经据
这两天,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火了。文章中,诸如“嚆矢”“振翮”“肯綮”“孜孜矻矻”等词语,别说词义了,就是读音都没几个人能驾驭。除了生僻词外,文章引经据典也颇为“高深”,读起来晦涩难懂。
该文引发舆论争议,有人认为文章很妙,也有人认为作者是在堆砌辞藻,故弄玄虚。热门君想说,高考作文不同于应用型文章,读不懂不代表它不是好文章……
高考满分作文晦涩难懂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难以想象,一篇作文的第一句就将大部分读者拒之门外。
如果你碰巧读过海德格尔,认识“嚆矢”一词,那么文中的“振翮”“肯綮”“孜孜矻矻”“袚魅”“婞直”等生僻词,以及康德、卡尔维诺、麦金泰尔、切斯瓦夫·米沃什等人的经典名句和哲学思想,必定会消磨掉你最后一丝读下去的耐心。
据悉,这篇文章是今年浙江高考的满分作文。浙江教学月刊社8月2日发文称,批阅该作文的第一位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出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
“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阅卷大组专家点评道。
热门君了解到,今年浙江卷的作文题正是讨论个人目标与家庭预期、社会期许之间的落差和错位。
争议袭来
一个十七八岁的高三学生,在紧张的两个多小时语文考试中,写出了一篇晦涩难懂的满分作文,众人对此看法不一。
持正面观点的人认为,文章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没有出现一处使用错误,可见考生平时积累之深厚。更何况,阅卷老师是专家,他们几经斟酌给出满分,本身就说明了这篇文章是很优秀的。
持反面观点的人则表示,整篇文章最吸引人的不是立意和文笔,而是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生僻字和各种名人名言。比如“嚆矢”一词,明明可以用“开端”代替,为何要故作高深?
舆论持续发酵,众人的争议从一篇作文的优劣上升到了语言文字应该从简还是从繁,以及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卖弄辞藻还是培养人才。
热门君觉得,上纲上线倒也没必要,毕竟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还不足以对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构成影响。与其讨论这些,我们不如就事论事。
读不懂≠文章劣质
那么,这篇文章到底算不算好文章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弄懂“好文章”的定义。
实际上,文章优劣是分场合的。在热门君所属的媒体领域,一篇简洁明了、实事求是、见解独到的文章是好文章;在政企公文领域,一篇能明确提出解决方案、提高信息传达效率的文章是好文章;在学术领域,一篇数据详实、结论有前瞻性文章才是好文章。
而当我们讨论的是高考作文时,情况又不一样了。语文,是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因而,学生的作文是好是坏,其判定标准必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纵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少不了风花雪月。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辞藻和经典都契合了当下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方向。
因此,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在普通人眼里可能略显鸡肋,但那只是世俗眼光。从语言文学角度来看,它是有价值的。就如电影《霸王别姬》一样,看不懂不代表它是次品。
文章来源:《高考》 网址: http://www.gkzzs.cn/zonghexinwen/2020/080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