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考》栏目设置[06/28]
- · 《高考》收稿方向[06/28]
- · 《高考》投稿方式[06/28]
- · 《高考》征稿要求[06/28]
- · 《高考》刊物宗旨[06/28]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高考状元的“价值”涨幅史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随着各地高考成绩的出炉,各地的高考状元也相继涌现。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如此关注高考状元的?高考状元从什么时候开始“值钱”的?今天,咱们就把过去几十年的高考状元历史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的出炉,各地的高考状元也相继涌现。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如此关注高考状元的?高考状元从什么时候开始“值钱”的?今天,咱们就把过去几十年的高考状元历史整理一番。
从新中国1952年开始推行统一高考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高考状元这种说法。那个时候,高考状元们的统一称呼就是XX省区市的理/文科第一名。而且在很多地区,高考分数是不公布的,只能是考生自己到大学之后才能查询到。
当然第一名还是有一定关注度的,比如1955年广西理科第一名是雷啸霖,他进入了北京大学物理学系。1997年,雷啸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比如1965年福建省理科第一名(同时也是全国统考中的理科最高分)是吴硕贤,他考入清华大学,入校后因为文化大革命开始,吴硕贤的学业中止。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吴硕贤再度考入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的硕士。2005年,吴硕贤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随着1977年恢复高考,文理科的第一名们重现江湖。知名作家刘震云,是1978年高考河南省文科第一名,当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他曾回忆,当时他的同班同学不少人都是各省的高考第一名。
虽然第一名在当时已经被人所重视,但是还远没有后来的“高考状元”那样吸引公众眼球。在恢复高考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那个时候的第一名,并没有因为这个卓然的名头,而获得更多的社会重视和资源倾斜。也就是说,在1990年代之前,高考状元并没有后来那么“值钱”。
细究起来,这事根源在于高考录取率和考生总人数的变化。从1977年到1981年,在这5年时间里,高考录取率始终在4%到6%之这个低录取率上徘徊,我们需要知道,1950年代录取率最低的1957年也达到了42.06%,相比那时候,这5年的高考录取率缩水到不足十分之一。而与低录取率相对应的,这五年里高考人数最少的一年也有468万考生,最多的时候则高达610万人。其竞争人数之多,录取比例之低,足以让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点,不会集中到几个万中取一的状元身上,而是关注到考上大学的整个群体身上,因为能考上大学就已经非常“值钱”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学生有了“天之骄子”的称号,而状元们虽然是优中选优,但是因为整个群体过于稀少,反而凸显不出来。就好比平时看不到熊猫的你,突然走进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满眼的国宝就足够让你兴奋了,你还会去刻意寻找其中体型最大的那几只吗?
分析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确了,高考状元的值钱需要两个因素:一是状元们本身够优秀,敲得响;第二是大学生群体得足够庞大,这才能让状元们的稀缺性战胜大学生群体本身的稀缺性。
而后来的演进也就正是如此。从1983年起,全国高考人数终于回落到300万人的水平,此后一直到1999年,在16年的时间里高考人数没有再超过400万。而录取率则一直保持较为缓慢的增长率,逐渐从20%上升到30%以上。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逐渐增多,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考状元们的价值开始显露出来,也就是开始“值钱”了。
1992年,重庆市的某企业为了拓展其在湖南的经营业务,在媒体上宣布将重奖湖南省当年的4位高考状元。奖励金额为每人一万元。——结果,该企业的这一首次吃螃蟹的举动,遭到了当时湖南省教委的反对,当地新闻界也配合封锁了这四位考生的真实姓名等信息,导致这个企业根本就没有办法把奖金发出去,最终只能把钱存进了长沙城市信用社。
高考状元的价值就是这样扭捏地发生了变化,并越来越“值钱”了。从进入1990年代开始,重奖高考状元伴随着企业形象广告甚至地方政府形象广告的推广而逐渐发生开来,当时奖励的东西五花八门,从万元现金到空调冰箱,一些富裕省份的赞助企业还有奖励住房或者汽车的。
文章来源:《高考》 网址: http://www.gkzzs.cn/zonghexinwen/2020/081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