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考》栏目设置[06/28]
- · 《高考》收稿方向[06/28]
- · 《高考》投稿方式[06/28]
- · 《高考》征稿要求[06/28]
- · 《高考》刊物宗旨[06/28]
古代的高考有多难?有人被冻死,甚至臭死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今年的高考生,经历了疫情、暴雨、洪水等多重考验,大家都感叹这届考生太难了!其实,从古至今的考试都不容易。 自古以来,关于考试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苦。“孤村到晓犹
今年的高考生,经历了疫情、暴雨、洪水等多重考验,大家都感叹这届考生太难了!其实,从古至今的考试都不容易。
自古以来,关于考试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苦。“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十年寒窗苦读,这句话并不是夸大其词,大部分的穷苦书生都是经过非常艰苦的求学才能赴往考场,在漫漫长夜读书之余,无聊却又没有什么消遣的方式,就编一些故事打发苦日子,古代女狐、女鬼的故事盛行,大概就跟这有关。
考试过程也很苦。科举考试如同鬼门关走一遭,甚至有人当场考死的。古代考场有一种叫棘闱。为防止科场内外串通,用荆棘给围护起来,棘闱就渐渐成了科场的别称。
比如北京贡院,有9000多间房,每一间房大概六尺高、三尺宽、四尺深,墙上留了几个砖缝,可以放木板,白天是考试的桌子,晚上就是睡觉的床。
考试当天,天亮考生就点名进考场,解发脱衣进行搜检,带好笔墨、卧具、蜡烛、食物等进去。考生为了能找到一个好位置,开门进场的时候,是一个个往里面跑。1253年南宋临安科考的时候,考场内发生踩踏事件,导致十多人死亡。
乡试大多在农历八月,所以叫“秋闱”,八月天气尚热,中暑得病经常有之。厕所就在每排号房尾部,酷热之中,加上臭气熏天,临近厕所的这个号房,也被称为“臭号”。光绪年间,有一位倒霉的考生,就不幸在“臭号”被熏得生病了,直接交了白卷。
会试多在农历二月,叫“春闱”,这时天气还冷,为了防考生作弊,往往规定衣饰简洁、只能穿单层的鞋袜,毡毯不能有里子,身穿薄衣单鞋。明英宗天顺七年,因为天气寒冷,巡逻的士兵生火取暖,引发火灾,因为号房的门是锁着的,考生无法逃脱,竟有九十多人被烧死。
考场条件差,连水都没得喝,有的考生为了止渴甚至喝墨汁,难怪说读书人肚子里,都有几滴墨水。
除了身体的苦,考试中要承受的最大痛苦还是精神之苦,长时间处于高度压力之下。劳碌过甚,容易头昏目眩;得失之念过重,则可能神经错乱。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比喻:刚进去的时候,拿着一个篮子,就像是乞丐;点名的时候,被呼来喝去,就像囚犯;在号房里考试的时候,一个个伸头露脚,好像秋末的冷蜂;考完出来,神情恍惚,就像出笼的病鸟;等待发榜的时候,坐卧难安,像被绳子绑住的猴子;听到自己没考中,面如死灰,就像中了毒的苍蝇。
虽然古代科举对考生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且艰苦的事,但科举对当时的社会影响以及意义还是十分深远的,在《中国考试制度史》这本书中就描写了科举让整个社会都充满了争先向上的风气:而清朝科举停废之后,社会的学习风气大变,不光是纨绔子弟,就连贫寒子弟也不读书了,因为没有盼头了。
文章来源:《高考》 网址: http://www.gkzzs.cn/zonghexinwen/2020/0817/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