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高考成绩不错,却被父母搞砸?报志愿究竟该听自己

来源:高考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不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父母都会参与进来,提供很多建议,甚至有不少强势的父母要求孩子必须听他们的。而不幸的是,父母提供的建议往往与考生自己的兴趣和初衷相悖。 一、报志

不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父母都会参与进来,提供很多建议,甚至有不少强势的父母要求孩子必须听他们的。而不幸的是,父母提供的建议往往与考生自己的兴趣和初衷相悖。

一、报志愿听从父母的建议,却酿成悲剧?

近日,就有一位考生在网上感叹,自己高考考得很不错,却被父母建议的志愿搞砸了。

据学生自己介绍,其高考分数比一本线高了40多分,按照自己的意愿,本来已经选好了心仪的大学和专业。然而,父母却觉得有些冒险,担心他会掉档,威逼利诱着他报另一所大学。无奈之下,这名考生还是听从了父母的建议,毕竟做了20年的乖孩子,也习惯了。

分数线和录取结果公布后,这名考生却炸锅了,因为后来改报的这所大学,录取线仅比一本线高了13分,而自己原本心仪的那所大学也只高出一本线26分。若坚持自己最初的志愿选择,完全可以被录取,结果却白白浪费了将近3万的名次。

很多考生都纷纷在下面留言,抱怨父母干涉自己的志愿填报,尽管最后的结果不尽相同,但抱怨的情绪是相似的。如果父母和自己的选择一致,那就没什么需要抱怨的了,正因为学校或专业的选择不一致,不论录取结果是否顺利,都非学生本人的意愿,因此心中一直怀着抵触情绪。

二、不能以偏概全,父母正确的建议往往更多

然而,报志愿如此重大的事,父母参与是常态,总不可能毫无建议。如果父母袖手旁观,岂不是太不关心自己,还是亲生的吗?

况且,父母的建议并非都是错的,很多时候还是帮助孩子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一方面,还有很多例子与这位考生提到的相反,有时是学生自己过于小心、害怕掉档,但父母却鼓励自己大胆冲刺,最后成功了;另外,有些时候喜欢上一门专业,认识到它的优势,是需要时间的。刚开始或许不喜欢,但后来会慢慢认识到父母帮自己做的选择是正确的。

比如,有一位考生就留言表示自己当初执意要选择工商管理,觉得学商科就是在学怎么赚钱,将来的发展和待遇一定不错。现在想起来方觉自己当初是多么幼稚,后悔没有听父母的建议。

如果学一门实实在在的专业和技能,进入相关领域的工作单位,很快就能上手,熟练以后待遇也会迅速提升。而学了管理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懂,还怎么去管理别人?毕业后换了几家单位,总感到不如意,到哪里都是从新人开始,对其主营业务与核心技术不熟悉,只是做点打杂的、人人都能干的活。

三、双方都有局限性,应达成一致、相互谅解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父母的认识有些过时了,但高中毕业生对社会和就业行情又有多少了解呢?其实双方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父母靠自己的经历来提供建议,仅限于自己的经验而已;而孩子往往只凭自己的猜想和热情来判断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但相比之下,父母的建议似乎更靠谱一些,起码还是有依据的,尽管依据的也有局限,但至少有实际的职场经历以及多年的观察。而学生的经验往往只是来自他人的讲述、听到的故事等等,没有切身的体会。

总之,在填报志愿之前,父母和孩子首先应当充分沟通,达成一致,互相理解也互相妥协。从父母来说,如果孩子坚持,应该尊重孩子的决定,但要告诉他们作为成年人,要为自己所做的决定负责。

而作为子女,要清楚父母不会害自己,初衷一定是为自己好,只是想法或许有些局限或过时,但也不失为一种方向和选择。从父母角度来说,也只能根据自己的阅历来提供建议,毕竟人生之路千千万,普通人往往很难体会别人是怎样活的。

文章来源:《高考》 网址: http://www.gkzzs.cn/zonghexinwen/2020/0819/719.html



上一篇:英国留学:利兹大学本科也接受高考成绩啦
下一篇:考生高考250分没报志愿, 准备去复读, 竟然收到

高考投稿 | 高考编辑部| 高考版面费 | 高考论文发表 | 高考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考》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