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考》栏目设置[06/28]
- · 《高考》收稿方向[06/28]
- · 《高考》投稿方式[06/28]
- · 《高考》征稿要求[06/28]
- · 《高考》刊物宗旨[06/28]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各省高考分数线为什么差距这么大起源于朱元璋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每年的6月初,对于参加高考的学子们来说,必然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到了6月下旬,全国各省高考分数线出炉,结果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过,各省高考分数线差距却非常大,
每年的6月初,对于参加高考的学子们来说,必然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到了6月下旬,全国各省高考分数线出炉,结果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过,各省高考分数线差距却非常大,有些省的重点大学分数线,放到另一些省份,可能连读三本大学的资格都达不到,为什么会产生这一情况呢?其实要追根溯源的话,这还得从明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执政时候说起。
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汇聚应天府(今南京),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对于考生而言,这是他们科举之路上的重要一关,所以考试成绩备受关注。
会试结束后不久,考生们的成绩单就出来了。按理说,这必然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但这次的考试结果却引发了一场血雨腥风。
原来,这次会试发榜后,共录取了51人,而这51人全部来自南方。巧合的是,这次负责主持会试的主考官刘三吾、副考官白信蹈等人也都是南方人。这下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们就不干了,他们联名上疏,状告刘三吾、白信蹈等考官徇私舞弊,偏袒南方考生。后来事情越闹越大,逐渐演变成了地域之争。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在地理位置上也属于南方。所以当时一些“阴谋论”者就认为这是朝廷有意培植南方势力,来打压北方人。
最后事情闹到了朝堂之上,一向标榜爱民如子、一视同仁的朱元璋对此事也感到很愤怒。他立即下令成立一个12人组成的“调查小组”,重新复审试卷,并审查考官在这次会试中有没有存在不当行为。
然而经过几天的复审后,结果让朱元璋大吃一惊。这次会试录取的51名南方举人全部凭的是真才实学,考试成绩没有问题,也没发现考官存在任何徇私舞弊的行为。
原来在当时,北方连年受战乱影响,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文化水平,都已远远落后于南方。以这次考试为例,即便是那些落榜的南方举人的答卷,水平也远高于北方举人中最优秀的答卷。也就是说,即便录取名额再增加十个,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的话,能被全部录取的也还是南方举人。
对朱元璋来说,这个问题就比较麻烦了。科举考试择优录取本来并没有错,可是眼下这个情况,竟演变成了南北地域之争,如果没有妥善处理,影响到了北方的民心,那就是个大问题了。
不过,作为一名擅用雷霆手段治理国家的帝王来说,朱元璋自然有他的解决办法。为了安抚北方学子,朱元璋下令将主考官刘三吾(时年已84岁高龄)流放西北,副考官白信蹈、参与复审的监察御史张信凌迟处死,其余和这次会试相关的官员或是被杀,或是被流放。除了这些倒霉的官员外,这次会试中录取的第一名(会元)陈安阝,也莫名其妙受到牵连,被处流放的刑罚,后来被朱元璋下令杀死。所有这次会试录取的举人,成绩一律作废。
同年六月,会试重新举行。朱元璋亲自策问,并录取了61人。这次录取的人中,全部是北方举人,没有一个南方人。朱元璋用自己近乎疯狂的行为,向全国百姓表明了自己对天下子民全部一视同仁的立场,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南北榜案”。
朱元璋去世后,明朝继任的建文帝朱允炆,以及后来篡位的永历帝朱棣都在科举制度上做了重要改进。明朝科举从此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而是分成了“南北榜”。北方因为文化水平确实要低于南方,所以占四成名额,南方占六成名额。这就是按区域划定分数线的起源了。这项制度一直被延续下来,并加以改进,最后就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高考分区划线。
文章来源:《高考》 网址: http://www.gkzzs.cn/zonghexinwen/2020/1005/1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