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考》栏目设置[06/28]
- · 《高考》收稿方向[06/28]
- · 《高考》投稿方式[06/28]
- · 《高考》征稿要求[06/28]
- · 《高考》刊物宗旨[06/28]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沈树忠:高考0分,从中专生逆袭成博士,现已斩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们不断地在人生这条路上奔跑,但有了目标才能奔向远方。阿甘如此,克里斯·加德纳如此,本文的主角沈树忠也同样如此。之所以把他们三个放在一起,是因为沈树忠的奋斗历程就
我们不断地在人生这条路上奔跑,但有了目标才能奔向远方。阿甘如此,克里斯·加德纳如此,本文的主角沈树忠也同样如此。之所以把他们三个放在一起,是因为沈树忠的奋斗历程就像电影一样,让人意想不到但又在情理之中。
1961年10月,浙江湖州塘甸。小山村中婴儿的一声啼哭,为老沈家带来了新的希望。沈树忠的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他的母亲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但他们知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等沈树忠七岁时,还是顶住压力送他去村子唯一的小学读书。
沈树忠小时候很调皮。对于大自然中的各种奇岩怪石格外好奇。放学后,经常为了找几块石头而很晚回家。每次研究石头忘记回家的时间,沈树忠就会割上几把羊草带回去。父母见他这样,虽然知道实情,但也不忍心责骂他。
少年的时光,让人流连忘返,却也美好而短暂。很快沈树忠的小学读完了。村子里面只有一所小学,要想继续上学就得去镇上的学校。但从村子到镇上,交通极其不方便。而且家里经济条件也没办法继续供沈树忠读书。他只得一边帮父母干活,一边寻找读书机会。
1975年,镇上的湖州中学首次招收两个农村班。村里一得到消息,就立即决定推荐沈树忠去。沈树忠也不负众望,顺利地考上了湖州中学。当时的湖州中学,配有校车。让离学校很远、家住农村的学生优先使用。周日晚上去学校,下周五再用校车载他们回家。
\"招收农村班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沈树忠这样说道。所以他加倍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沈树忠读书都很用功夫、很刻苦。尽管当时的学习环境,要求学生要经常学工、学军、学农。就算如此沈树忠的学习还是没有落下。
1977年恢复高考后,沈树忠当即报名去考。但物理和化学的成绩,实在是不忍让人看。这百分制的物理和化学:沈树忠一门0分、一门5分。这不能怪他,也不能归咎于当时高考题目。
实在是当时的湖州中学,除了三大主科。其他学的都是拖拉机、机电、水泵,压根没教过物理化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沈树忠第一次高考0分落榜的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沈树忠把高考目标定为浙江煤炭工业学校。这所中专学校,不需要考物理化学。最终凭借优异的英语、数学成绩,
沈树忠成功进入学校龙头专业——地质专业学习。
1981年,中专毕业的沈树忠被分配到浙江长广煤炭公司。成为了一名地质技术员,在煤炭行业继续深耕。但以当时的环境,就算是技术员其实也没有那么多的技术工作等你去做。沈树忠在煤炭公司,干的也还是下井挖煤的活。他觉得他需要寻找另一个目标了!
当时沈树忠的工作环境很差。在井下巷道工作时,头上戴着的矿灯时不时就罢工不干。这个时候,你就得凭着风的感觉摸黑走几公里出来。更为危险的是,遇到瓦斯警报需要10分钟之内从400米深的矿井中出来。
沈树忠决心摆脱这样的生活。他每天除了下井工作,其余的时间都在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他想离地质研究更近一些。在一个平常的午休时间,沈树忠照旧看报寻找机会。报纸上一个醒目的标题,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条新闻说的是,中专生张泽伟成功考上了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郝诒纯的研究生。那一刻,沈树忠就把考上郝诒纯的研究生作为自己的下一个目标。
但当时,古生物学是偏小众的专业。考这个专业需要的专业课书籍,古生物学和地史学。但在沈树忠当时工作的地方根本买不到。于是,他试着给张泽伟写信求助。
没想到,张泽伟很快就回信给他。随信一起寄给沈树忠的还有那两本专业课书籍。张泽伟的帮助令沈树忠深受感动。有了那两本书,再加上自己买的高等数学和英语字典。沈树忠的考研目标才得以开始实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学习专业课知识。沈树忠和要考研的工友一起拿着字典背单词。一起互相监督,互相帮助。1983年,在当地整个煤炭系统考研的八十几个人中,沈树忠排名第二。
文章来源:《高考》 网址: http://www.gkzzs.cn/zonghexinwen/2021/0213/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