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古代高考怎么保证区域公平?明代科举的这些做

来源:高考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考,是中国万千学子都要越过的“坎”,它对中国人实在太重要了,已经不止是教育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千千万万学子前赴后继,要证明多年来的汗水和付出没有白费。

高考,是中国万千学子都要越过的“坎”,它对中国人实在太重要了,已经不止是教育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千千万万学子前赴后继,要证明多年来的汗水和付出没有白费。在古代,它被叫做“科举”,有些考生甚至为了科举付出了大半辈子的光阴,比如那个从20岁考到54岁才中举人的范进。
由于各地教材、文化的差异,高考早就已经分省份考不同试卷了,然而在考试制度不算特别完善的古代,他们是如何保证区域公平的呢?明代为了科举,真是拼了!
首先我们得简单了解一下古代的科举制度变化历史。科举制的创立始于隋朝,隋朝以前,国家选拔官员从来都是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真正适合的人做官,为了改变这个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诞生。
唐朝,科举制度完善。唐太宗时期,增加了考试科目,扩充国学规模,还修了很多房舍;武则天时期,首创武举和殿试,让武将们有了一个展示舞台;唐玄宗时期,增加“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继续演变。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3个级别:乡试、会试、殿试;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阻碍了科技和社会进步。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废除,结束了它1300多年的历史。
其中明朝时期,为科举制度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甚至因为科举闹出了“血案”。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3年1度的科举会试,草根出生的皇帝朱元璋特别重视人才的选拔,思来想去,选定了85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然而考完放榜,发现录取的51个人全部都是南方人,所以把这个榜单称为“南榜”,北方学子1个没有,这在历史上从未有过。6天以后,落地的北方学子们开始反抗,他们联名上书,跑去击鼓鸣冤,说刘三吾偏心南方人。
一时间,什么“主考收了钱”、“主考地域歧视”的说法,在坊间传来传去,沸沸扬扬,整个朝廷都震撼了。朱元璋本人十分愤怒,直接下诏成立了12人的“调查小组”,开始彻查此事。
经过调查小组几天几夜的审核、查询,结果让朱元璋目瞪口呆——没有舞弊,真材实料。录取的51位南方考生都是真才实学,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落榜的北方学子依旧在大闹,说出了更难听的话。
朱元璋大怒,5月下诏,把本次的主考刘三吾和副主考白蹈信等人定为“蓝玉余党”,发配刘三吾去西北,凌迟处死张信,其余人发配流放,全部遭殃,视为一桩“血案”。
6月,朱元璋亲自策问,钦点了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是为夏榜。可笑的是,这一次录取了61人,全部是北方人,称为“北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榜案”。
通过“南北榜案”不难发现,当时中国南北方的发展是极度不平衡的,五代十国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转向南方,明朝时期南方的经济早已经远超北方,文化自然也比北方高出一截,出现了北方学子全落榜,是一次情理之中的“巧合”。
但由于这一次的事件,从此考试开始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而是分为“南北榜”,此制度沿用到整个明清朝代,与现在我们高考的“分区划线”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效解决了地域差异造成的不公平。

文章来源:《高考》 网址: http://www.gkzzs.cn/zonghexinwen/2021/0303/1539.html



上一篇:高考倒计时一百天,调兵山一高召开高考百日誓
下一篇:作业帮直播课2021高考文综最后冲刺备考建议

高考投稿 | 高考编辑部| 高考版面费 | 高考论文发表 | 高考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考》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